字体故事

文章分类:古籍五书体设计理念
2016/10/20

DynaFont古籍字体──华康古籍银杏


深秋风起时,怎么样也要与你共享这古老参天的风华。

过往的、现下的,通通揽进它时光沉淀下的坚强。
  
每到秋季银杏转黄时,风吹得心状般的叶片沙沙声响,落下的黄金雨,诗人眼里是片片凋零的心,路人看上去倒是浪漫无敌。有一款字体,阅读起来宛如漫步在参天的银杏林,字句间尽是百年前的酝酿,让我们一同跟着字体故事的脚步,走入其中吧!
 

600x350

古籍书体系列 读不尽的故事在里头

你曾经在二手市集中买过边角有些碰撞缺角的珐琅瓷吗?有些不完美,但时间的积淀让这类旧物显得格外迷人,读不尽的故事蕴藏其中。古籍字型系列正是来自于这种“旧翻新”所带来的灵感,以及对科技产品千篇一律的重新思考。那么,向量化的字体不那么精准可以吗?古代工匠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,照样打造出令人惊艳的雕版、活字,Why not?
华康的设计师们于是展开各式古籍的搜集,犹如上穷碧落下黄泉,最后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及坊间出版的复刻书籍中,精粹出五部字形优美、雕工古雅的古籍:《元丰类稿》、《唐百家诗选》、《天工开物》、《四库全书》及《范伯子集》这五套图书,历时六年精雕细琢,将各本古籍中的书体开发为“古籍书体系列”五套字体产品。2014年,“古籍书体系列”更以其深刻的历史价值荣获日本Good Design Award。

 

600x350

古风雅韵 不完美之“美”

想象古代刻工们一字一句雕刻的小心翼翼,正是设计师们在各本古籍中撷取笔划、重新组字的心情。因此,古籍书体系列保留了数百年前工匠们雕刻时所留下的手感,微小不精准的笔划曲线,若以数码字体的角度来看或许属于瑕疵,但却是当时工匠技艺的留存;更保留了每套原书印刷排版的阅读效果,让古风雅韵经典再现。
 

古籍银杏 宛如置身千年银杏林

以《天工开物》为底本所开发的古籍银杏,传承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(1587~1663)《天工开物》书中的版刻风格,字幅挑高拉长如千年银杏林,横笔半圆形的笔划则细腻优雅如银杏叶,阅读起来好似仰望银杏古老参天的风华,极具视觉美感。
关于《天工开物》
《天工开物》初刊于1637年(明崇祯十年),作者宋应星虽有举人功名,但连续参加五次京城会试,接连落第。某日忽然感慨读书人埋首苦读多年,却不知道生活中米粮、丝绸从何而来,于是不再参加科考,远游各地观察民生经济,研究稻作、制丝、冶炼等技术,最后在朋友的资助下,完成了这本综合性的科技著作。书中内容可谓集结了明代中叶以前的各项技术,发行后传入日本,被广泛援引、蔚为流行。

 

DynaFont古籍银杏的字体特色

古籍银杏字体重心高且平直稳定,横笔末端成半圆弧形,如银杏叶般;撇捺间延伸从容自在,清秀雅致。



▼华康古籍银杏字体范例:


 

适合的应用

适合应用于希望展现历史感的文字内容,直式书写更具韵味。挑高的字幅拥有典雅的气质,也适用于女性产品包装用字。
 
本文所介绍的古籍银杏有收录于年度授权型产品华康典藏

 

   More Information